2014年8月3日至6日,“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会议由中国诗经学会主办,河北师范大学承办,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以及美国、韩国、日本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围绕“《诗经》文本与学术史研究、《诗经》与中国古代文化跨界研究、世界汉学视野下的中国《诗经》学、改革开放30年《诗经》研究回顾与反思”等议题展开研讨,共收到138篇学术论文。
在会议开幕式上,中国诗经学会名誉会长夏传才教授、会长王长华教授、韩国诗经学会会长宋昌基先生、美国华美艺术家协会会长林中明先生等分别致辞,对中国诗经学会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会议分组讨论热烈,特别是针对一些传统的研究论题能发表新的见解。我院刘生良教授及所带六位同学均提交并在分组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刘老师的论文是《〈诗经〉的经典化历程及其内涵的演变》,博士后逯宏的论文是《〈豳风·鸱鸮〉诗旨与“桑土”新解》,博士研究生马志林、姚艾的论文分别是《从〈吕氏家塾读书记〉所引到〈诗集传〉的更定》和《从〈诗经〉燕飨诗到建安公宴诗》,硕士研究生张二雄、刘蕴娇、万欣的论文分别是《〈诗经·国风〉和〈楚辞·九歌〉的恋情诗比较》,《论〈诗经〉所蕴含的诗性智慧》和《〈诗经〉中祭祀诗的纪实性及其功能价值》。刘老师还作为第二组主持人之一,主持了该组有关时段的讨论,和各位专家学者们就相关问题及学术研究方法思路等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在会议闭幕式上,各小组的代表总结汇报了本组的讨论情况,刘老师还即兴作了自由发言,认为本次会议及历次诗经会议的学术研讨成果甚丰,燕赵大地已成了名副其实的《诗经》研讨圣地,中国诗经学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吸引、团结和带领全国及海内外《诗经》学者,推动《诗经》研究向前发展的核心和磁极,他本人在《诗经》研究上取得的一点成绩和进步,与学会的感召和推动是分不开的。8月6日,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参加了河间毛诗发祥地考察活动,祭拜毛公墓,参观君子馆、诗经村等,实地感受了《诗经》传播的历史轨迹。
本次会议规模较大,论文质量较高,同时一如既往体现出了学会团结和谐的学术氛围。通过参会,也使我院的几位研究生同学扩大了《诗经》研究的视野,明确了《诗经》研究的方向,特别是在文献和义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方面获益颇多,对于学术问题的立体化研究和论文的多维度撰写等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