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况
课程介绍 教学团队 课程主持人 授课视频

资源搜索

通知公告

《十三经导读》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

人文系列公共课        学时:2学时/周  36学时    学分:2学分

文学院研究生学位课    学时:2学时/周  60学时    学分:4学分

 

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

   “经学”是中国古代儒家重要思想学说的代表,是中国二千多年来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科目。“经学”是传承至今的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镕铸在政治、哲学、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因此,在今天我们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十三经导读》作为本科生公共限选课,旨在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和掌握儒家十三部经典集中反映的思想学说及其精神要义,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专业课学习奠定扎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教学目的

先秦两汉形成的儒家学说,逐渐完成于代表儒家思想及其精神的典籍中,经过唐、宋时期学者的补充,成就了博大而精深的“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经典,这些经典的学说蕴含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方面:典章制度、政治形态、社会组织、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历史观念、宗教信仰、学术主张、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文化心理等等,从而创造了“文、史、哲”不可分割的学术思想及历史文化,

《十三经导读》课程的开设,就是通过对十三经的讲解,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思想之渊薮,文化之滥觞,从而铸就多学科领域的思想基础,提高思想道德的修养,进一步拓展历史文化知识的视野,铸炼语言文学的能力,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进而激发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德才兼备之人。

 

三、教学内容

    概括介绍儒家学派的创立、经学产生及其发展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先秦的六经、汉代七经、唐代九经和十二经、宋十三经的形成;重点了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的产生及其发展;了解经学兴衰的基本原因,认识并理解谶纬之学、玄学对经学所产生的影响。重点概括介绍十三经元典之内容,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周易》深邃的哲学思想,《尚书》所记载的久远的上古历史,《诗经》所传诵的优美的文学乐章,《三礼》所透露的我们古老先人的远大政治理想及其构建的理性社会法度和伦理纲常,《春秋三传》所书写的寓含是非评判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论语》、《孟子》所彰显的孔孟思想,等等。了解儒学对中国周边国家特别是对韩、日及东南亚等国的文化影响。最后简要介绍古今重要的经学大家及其主要著作。

四、学时分配
 

   内容

节次

课程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经学的开辟——儒学的创立

2

1.孔子与儒家学派(1

2.六经之说(1

第二章

经学的昌盛

2

1.汉初“五经”的恢复 汉武帝“独尊儒术” “五经博士”的确立(1

2.今古文经学的确立 “七经”的确立(1

第三章

经学的中衰与南北分立

2

1.谶纬、玄学的兴起,经学的衰落(1

2.南北经学学派的分立(1

第四章

经学的统一与嬗变

2

1.唐宋经学的统一:“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确立(1

2.宋明理学的建立 清代考据之学(1

第五章

“十三经”导读

26

1.《周易》:八卦之说,文王重卦,孔子与十翼。

介绍乾坤、否泰等卦(4

2.《尚书》:今古文之说,伪《古文尚书》。

           介绍《尧典》《盘庚》《金縢》《无逸》《泰誓》等篇(4

3.《诗经》:孔子删诗说、采诗说,“诗经四始”。

           介绍《风》《雅》《颂》主要诗篇的内容(2

4.“三礼”:三礼之作者与成书年代,郑玄与“三礼”。

           《周礼》:概括介绍六官

           《仪礼》:重点介绍“冠”“婚”“丧”“祭”之礼

           《礼记》:重点介绍阐述“礼”的精神之篇章——《檀弓》

                   《礼运》《乐记》《大学》《中庸》(5

5.“春秋三传”:《春秋》与“三传”,孔子与《春秋》。

              《左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其反映的思想主张。

              《公羊》《榖梁》的微言大义、公羊学说(5

6.《论语》:重点介绍孔子的仁礼学说(2

7.《孝经》:重点介绍儒家的孝道(1

8.《尔雅》:重点介绍名物、典章、制度(1

9.《孟子》:重点介绍孟子的仁政与心性学说(2

第六章

经学要籍简介

1

1.十三经注疏

2.清十三经疏证

第七章

经学的文化影响

1

1.经学对韩国、日本的文化影响

2.经学对东南亚诸国的文化影响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六、考核方式

    期末考查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白玉林  党怀兴主编.《十三经导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

教学参考书

    1.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1)

    2.皮锡瑞.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1959(1)

    3.皮锡瑞.经学通论.北京:中华书局,1954(1)

    4.蒋伯潜朱剑芒.经学纂要经学提要.长沙:岳麓书社,1990(1)

    5.朱自清.经典常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

    6.章太炎.国学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

    7.吕思勉.经子解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

    8.章行等.中国经典宝库——十三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t997(I)

    9  阴法鲁  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

    10.迟铎  党怀兴.中国古典文献学.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1)

 

八、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经学的开辟——儒学的创立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涉及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要求学生明确理解“经学”的概念,了解经学产生的历史以及先秦儒家的核心学说。

2.教学具体内容

    明确理解什么是“经学”,了解孔子与先秦儒家代表人物的学说和主张,识别先秦与汉代所言“经”的不同,掌握《庄子》中初步确立的“六经”之说。

   

第二章  经学的昌盛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论及汉代经学的确立以及兴盛的历史,要求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历史作用,了解经学在汉代的统治地位,重点了解今古文经学的产生,重点掌握今古文学派的区别。

2.教学具体内容

    了解汉初“五经”的恢复与传承,明确理解武帝“独尊儒术”的意义,重点掌握今古文经学的确立与区别,了解“七经”的确立与内容。

   

第三章  经学的中衰与南北分立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汉末经学衰落的根本原因,明确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了解南北朝时期南北经学的分立状态。

2.教学具体内容

    重点了解汉魏、两晋时期谶纬、玄学的兴起及其对经学所产生的影响,了解经学衰落的根本原因;了解南北朝时期南北经学学派的分立。

 

第四章  经学的统一与嬗变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唐宋时期经学统一的历史,儒家经典十三经的完全确立;了解宋明理学的形成及其核心主张,了解清代治经呈现的主要方向与趋势。

2.教学具体内容

    了解唐宋经学的发展状况,重点了解经学在统治者的倡导下达到的空前统一,掌握逐步确立的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具体内容;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主张,了解清代重考据训诂的治经方法。

   

第五章  十三经导读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全部课程的核心,要求理解和掌握各部经书的重要思想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各部经书的作者、产生(成书)的时代,导读一些重点篇目,使学生能够读懂并掌握儒家的主要学说及其主张,要求背诵经书中的一些名篇名旬。

2.教学具体内容

    (1)《周易》:了解八卦创立的传说及其内容,了解文王重卦与六十四卦的形成;了解孔子与《周易》的关系以及《易传》(《十翼》)的内容。了解乾卦、坤卦、否卦、泰卦等卦的内容和哲学主张,掌握辨识卦象的方法。

    (2)《尚书》:了解《尚书》的性质,今古文《尚书》的产生;导读《尧典》、《盘庚》、《金滕》、《无逸》、《泰誓》等篇,了解其反映的思想内容,认识其史料价值;掌握今古文《尚书》的篇目。

    (3)《诗经》:了解传统经学中的孔子删诗说;了解西周的采诗制与《国风》的关系,掌握《诗经》四始之说;熟读风雅颂中的数篇,如《大雅》中五篇“史诗”;掌握《诗经》反映的思想内容。

    (4)三礼:了解各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了解汉代郑玄的贡献。了解《周礼》所反映的西周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想,掌握《周礼》六官的内容;了解《仪礼》的古老礼制,重点了解冠、婚、丧、祭的内容;了解《礼记》所阐述的礼的精神和主张,重点了解《大学》、《中庸》、《礼运》、《乐记》、《学记》等篇的内容,熟读其中的重要篇章。

    (5)《春秋》三传:了解孔子与< 春秋》的关系,主要了解《左传》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理解其中反映的思想主张,重点理解其中的“春秋笔法”;了解《公羊传》、《谷梁传》微言大义的特点,了解公羊学说的主要内容。

    (6)《论语》:重点掌握孔子的仁礼学说及其主张,理解孔子人物形象的特征,充分认识孔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贡献。

    (7)《孝经》:重点了解儒家的孝道观,了解“孝道”对古人思想观念的影响。

    (8)《尔雅》:了解主要的名物、典章、制度。

    (9)《孟子》:了解孟子仁政说与心性说的核心内容,了解孟子在历史文化中的贡献。

   

第六章  经学要籍简介

1.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汉唐时期重要的经书注疏及其作者,了解清代的经学大师及其重要著作,了解历代经书的结集与刊刻。

2.教学具体内容

    重点掌握汉唐经书的传注、唐宋十三经注疏的子目,了解清代十三经疏证的概况,了解清代《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等的汇刊。

   

第七章  经学文化的影响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了解传统经学对中国周边国家特别是对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诸国文化的影响。

2.教学具体内容

    了解经学对韩国、日本文化的影响,汉唐时期文化交流中儒学的影响,了解经学对东南亚诸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