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骏马驰骋过,
乙未神羊翩翩来。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综合改革的元年,国家在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从上到下更加重视文化建设,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文化建设中要更加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这是新的中国文化的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以《十三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研究《十三经》,汲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服务是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我们任重道远!
过去一年,课程组老师兢兢业业开设公共选修课以及文学院、国际汉学院的研究生学位课《十三经导读》,部分老师还应邀参加陕西省政府的“周末讲座”,宣传介绍《十三经》的精华,收到很好的效果。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完成既定的任务,很好地履行自己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为中国梦的实现尽一个文化学者的义务。
羊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