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晚7时30分,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先生做客长安大讲堂第100期,在长安校区新勇活动中心二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专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立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赵学清、苏仲乐同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四百多人聆听讲座,讲座由校长助理党怀兴教授主持。
文学院副院长苏仲乐教授首先介绍了长安大讲堂的创办背景,长安大讲堂是时值陕西师大60华诞之际,面向校内外邀请学术界、文学界、文化界著名学者、作家、评论家开讲,并通过媒体、图书和互联网面向全社会传播的学术文化交流阵地。聚当代诸子,讲述百家思想;集长安古风,传承千年文明是长安大讲堂的优良传统,值此第100期,有幸邀请到了著名语言学家王宁先生主讲,他代表文学院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
校长助理党怀兴教授介绍了王宁先生的学术渊源,他说,王宁先生受教于黄侃先生的入室弟子陆宗达先生,是“章黄学派”的传人。代表性学术成果有《训诂方法论》、《训诂学原理》、《训诂与训诂学》、《汉字构形学讲座》等,近年承担国家标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制作,担任研制组组长、首席专家。王先生多年来还致力于语文教育研究,倡导不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王宁先生做了主题为《知识•能力•素养——从全民关注语文教育说起》的报告。她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说起,讲到教育是全民关注的重要领域,而语文教育则是有较高普及度,是关注度最高的教育问题,这些让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并提到面对这样的议论,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应对。她从知识的内涵娓娓道来,强调知识获得需要有传承与有组织的学习,需要进行科学程序训练。她强调在学术共同体当中学习、继承、发展这个学科,共享专业知识,最重要把知识和能力提升到素养层次。她针对“国学热”、“儿童读经”以及“书法与汉字书写规范”这些热点问题,探讨了其中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脉络,深刻剖析了其中的利与弊。她指出作为专业人士要能够有自觉的判断力,具体包括需要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读懂典籍,还原历史,进而了解自己;需要有批判继承的觉悟,要把典籍当中的精华与糟粕区分开来;需要有反批判的精神,这样才能够理解古人那种情怀,才会有“守正”意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批判错误。最后,她提出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不断的读书与思考中完成汲取知识、提升能力与素养的过程。
互动环节中几位同学就国学热、中小学教育等问题向王先生请教,王宁先生一一做了回答,王宁先生的讲解、回答无不让在座学生感受到大家风采,她广博的学识、生动的语言赢得了师生的真心钦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