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况
课程介绍 教学团队 课程主持人 授课视频

资源搜索

通知公告

读《学记》

[日期:2012-03-06   来源:陕西师大报  作者:张凯茵   ]

     学校发的必读书目向我们推荐了一百多种书,选择《学记》作为第一本阅读的书原因很简单:导师极力推荐我们读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由惊问,这真的是一千多年前写的书吗?书中所写的很多方面在今天的现代化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竟能在这本先人写的书中找到解决方法,难不成此书作者真能未卜先知,预料到今后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看完作者对一条条教学原则清晰地阐述后,我明白,作者并非未卜先知,而是他掌握了教学规律。
  《学记》堪称教育史上的瑰宝。全文只有1229个字,却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教师素质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由此可知,作者的用词必定精辟到位,文章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否则又如何能在这么短的篇幅里一次论述这么多问题呢?
  《学记》虽短,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论点、论据齐全,文章先讲目的,再讲制度、原则,再由制度及人,结构清晰。开篇写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想要教化百姓,并形成良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说到教学,免不了要说到学校。《学记》先讲了学校的考试制度,然后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讲了教师进行教学应运用的方法,并说明用此方法的原因,分析有条有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学记》中说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这一段开头先讲明学校设立的情况,然后讲学校应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查。在对这种考试制度的阐述中,作者说到对学科知识的考试,如考查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还说到对思想品德的考查,如敬业乐群亲师取友通达等,这种考核方式跟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致的。另外,现在我们的考试是小学时考背诵、默写诗句,到中学时加大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力度,与这里所说的一年视离经辨志……九年知类通达的考试顺序也基本一致。由此看来,现今教育制度遵循了《学记》中提出的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宗旨,但当前的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培养真正人才的目的难以实现。
  当前的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我自然无法一一道来,而且以我作为一名缺少教学经验的学生的眼界,也没有把存在的各个问题逐一说清道明的能力。因此,在这里仅挑了我最有感触的填鸭式教学问题来谈谈我的感受。目前,应试的压力让老师和学生们不得不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文化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上。课程内容很多,课时却不够,怎么办呢?为了应付考试,填鸭式教学应运而生。老师们在课堂上哗啦哗啦地讲,一味地赶进度,也不管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于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听得云里雾里,为了考试过关,只好通过大量地做习题来熟悉题型,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仅满足于弄懂考试内容,而不是深入地吃透知识。这样结业的学生,很容易就会忘掉自己之前所学的知识。正如《学记》中所说的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在这样的教学中出来的学生,过后便忘记知识,并不能称之为人才。
  之所以要讲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此时正深切地体会着虽终其业,其去必速的痛苦。高考前,觉得该弄懂的差不多能掌握了,没想到,上大学后,发现以前老师教的自己都快忘完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知识,果然其去必速填鸭式教学要不得。不过,凡事都有两面,自己忘知识忘得那么快,也不能全赖在填鸭式教学上,因为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填鸭教学。因此,在教学方面,不仅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方式,学生也要注意选好学习方法,不过,每个人都有惰性,有的人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就是没有勇气改进。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缺点并助其改正,对此《学记》提出了长善救失的原则,现引原文如下: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生的学习存在四种缺点,教师必须掌握具体情况,因势利导。教师可通过发现学生优点,并鼓励学生发扬优点,使其缺点逐渐消失在优点的光芒中,直至完成克服。这就像为稻田除杂草一样,除去杂草的最好办法不是洒除草剂,不是用割草机,而是在稻田中种满庄稼。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和引导方法,学生也需要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和听从老师教导。
  除了长善救失原则,《学记》里还提到藏息相辅启发诱导等指导老师进行教学的原则。每一个原则都包含着多层意思,只是仅凭阅读原文和翻译还是不能理解透,实习前还要结合分析材料再读几遍。这次初读《学记》也算小有所获:在学制方面,通过将《学记》中的设想与当前学制作比较,加深了对当前学制的认识;在教学方面,学习了作为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学习了一些教学原则,算是为以后投身教育事业做了一点准备。
  最后,引《学记》中的两句话为诫,以鞭策自己发奋学习,向当一名好老师的目标努力: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教师很重要,如果我不努力学习,即使混到个老师的职位也只会误人子弟,因此当教师的首先自己要有足够多的学问,然后才能授人知识,育人以德,化民成俗。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大二学生)

 

 

 

 

 

 

 录入:13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