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况
课程介绍 教学团队 课程主持人 授课视频

资源搜索

通知公告

孟子的民贵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日期:2009-05-12   来源:《新视野》  作者:孙大为   ]

孟子是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针对战国初期战乱频仍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灾难局面,他大胆提出了“民为贵”的思想,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民贵思想作为孟子的重要政治思想,是我君主专制统治形成、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政治理念,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孟子民贵思想的主要内容

 

孟子的民贵思想,在《孟子· 尽心下》中有集中论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他认为:在百姓、社稷君主三者之间百姓最重要,国家次要,君主较轻。所以,得到众民拥护的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的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的做大夫。诸侯要是危害国家,就废除他改立他人。除此之外,在《孟子》其他篇章中,也渗透着民贵思想,表现出尊重人民、以民为贵、重视争取民心的政治远见。具体说来,孟子的民贵思想包括富民、乐民、保民、尊民、用贤、限制君权等内容。

 

1.富民思想。孟子的富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制民恒产的论述中。孟子认为,衣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孟子看到经济生活状况对社会安定的重大作用后指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1] 假如人们最低限度的生存都无保障,他们就会为了活下去而不择手段,天下就会大乱。孟子认为,“制民之产”,首先要使百姓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不违农时地进行耕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2] 其次,为了“制民之产”,孟子还谈到了“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3] 孟子的富民思想是建立在对暴政批判的基础之上的。例如,《梁惠王上》指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人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在这里他直言不讳地指出,野兽自相残食尚且为人们所憎恶,那些封建君主若是不采取富民的办法,不顾人民的死活,任意享受,就无异于赶着兽类去吃人。在这里他把梁惠王家中的肥肉、肥马与百姓的饥色和饿莩相对照,把这种执政方式比喻为“吃人”,表达了他对暴政的强烈不满。

 

2.乐民思想。乐民思想就是以人民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 为君者作为民众的君主不与百姓分享快乐是不对的,君主以民众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民众也以君主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君主以民众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民众也以君主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如果君主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做到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心,是绝不会有的事情。孟子警告统治者不能把自己的享乐建立在广大人民的悲愁和痛苦之上,而必须先让人民获得快乐,然后自己才能享受快乐,这种快乐才能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与齐宣王关于好乐的对话之中。孟子提出“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5]表达了君主与民同乐是关系到国家存亡和自身安危的思想。

 

3.保民思想。保民就是要努力保护人民,使人民的生活安定,才能统一天下。孟子提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6]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变“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7] 的现状,要从内心里去保护和重视百姓的疾苦,真正为民着想,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为此孟子提出了“制民恒产”,以使人民“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8] 而为君之道,重要的是做到“民事不可缓”,把与群众利益攸关的事情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来做,即“省刑罚,薄赋敛”,[9] 还要“膏泽下于民”。[10] 正因为如此,孟子主张君主要爱护人民的生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强烈反对那种不义的兼并战争大量杀人。他认为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如果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要让农民吃饱穿暖,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这样他们才不会违法乱纪。

 

4.尊民思想。孟子十分注重尊重民意。孟子主张民主选拔人才,而不是由一个人说了算。“左右皆曰不可,未可也;诸大夫皆曰不可,未可也;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11] 这里说明在选拔贤人的时候,贤人的去留不是由少数人来决定的,而应该由“国人”来做最后的决定。简言之,通过广泛的民意测验来录用贤人是最为可信和可靠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孟子还把这种思想推广到了对战败国的处理及日常生活中的大事上(比如“囿”的设置)等,其根本思想就是君主要尊重民意,与民同乐,不搞特殊化,不把老百姓拒于千里之外。作为君主,更要有群众观点,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要能与群众同安乐,共患难,这样,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5.用贤思想。孟子极力主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尽量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反对那种浪费人才、嫉妒人才、摧残人才的恶劣行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民皆悦……”[1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13] 就是在强调俊杰对于民富国强的关键作用。孟子强调尊贤授能才能达到高度统一,如果“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而“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14] 因此,能否识别并使用好贤能,有可能涉及到国家的危亡。

 

6.限制君权思想。与以上相对应孟子提出了“限制君权”的思想。其限制君权思想有两个层次:第一,即圣人与民平等的思想。孟子认为,“圣人与民,亦类也。”[15]“圣人与我同类者”,[16]“尧舜与人同耳”。[17] 一切人,从圣人到民都是同类,人在“类”面前一律平等,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因此,他认为“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18] 这就提高了普通人的地位,论证了人在本质上平等的观点。以此为基础,孟子主君主与臣民之间在人格上的对等。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19]孟子正是以这种观点为理论基础,进入第二层主题,即进而反对君主无限扩大并滥用自己的权力:“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异位。”[20] 在这里他主张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对此加以适当限制。对比以上两层次限制君权的思想,使我们看到孟子的民贵思想具有了个性解放的因素,这在我国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民贵思想的现代价值

 

孟子以民贵思想为主体的仁政学说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是性善论,就孟子的仁政主张的基本内容来说,它有一定的人民性。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劝导统治阶级实行仁政,以使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都得到适度的满足,这是他深刻地认识了民众力量的结果。但也应注意,孟子的仁政学说尽管兼顾了民众的利益,但它绝对不是带有民主性质的政治学说。所谓“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实际上是在更高层次上肯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孟子民贵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也具有现代价值。具体而言,孟子民贵思想于今天的可借鉴之处表现在:

 

1.“制民恒产”的方法值得借鉴。孟子主张“制民恒产”,通过井田制给百姓以“恒产”,达到富民、惠民的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富民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要达到富民的目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即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这就是当代的“制民之产”。改革的实践证明,这种“恒产”不是孟子的小农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

 

2.“薄赋敛”的主张值得借鉴。孟子主张“取于民有制”,减轻人民负担,以缓和社会矛盾。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其中以农民负担过重问题最为突出,农民群众意见很大。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直至最后宣布取消农业税,强调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客观上也收到了相当的效果,但有些地方又变换名目增加农民负担。因此,应该在界定清楚的基础上,像孟子说的那样,“取于民有制”,只“用其一”,“缓其二”,坚决取缔乱摊派、乱收费之类的不合理负担,坚决反对竭泽而渔。这样,才有利于农民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尊贤使能”的主张值得借鉴。

 

孟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尊贤使能,任人唯贤”。这一主张,除阶级立场外,同我们党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与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是大体一致的。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21]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一贯强调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的用人路线和用人标准,强调“四化”方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任人唯亲、搞小圈子、搞裙带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现象既与马克思主义的用人主张相悖,也不符合孟子的用贤思想。这种情况必须及时扭转,否则,势必会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4.限制君权的主张值得借鉴。孟子提出“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异位。”为了不使君主无限扩大并滥用自己的权力,以致危害百姓和国家的利益,孟子主张对君主权利予以适当限制。对于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如果不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同样会产生滥用权力的腐败现象。党中央对这一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先后在十三大和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党的领导人的监督和制约”,要建立有效防范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约束机制”,并通过切实努力进行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建设,注意通过健全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保护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权利。

 

可见,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洗礼,孟子的民贵思想在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中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录入: